close


 


 


記者生涯二原則:堅持操守 準備紮實

經歷十幾年的記者生涯,鄭弘儀看過許多人生百態,也十分願意和同學們分享身為記者一定要把握的原則。他透露,做財經記者,的確常有機會拿好處,但自己更應該堅持原則,因為拿了好處後,絕對無法寫出公正客觀的報導,如此一來,不但難逃報社內部道德審判,在外界也會打壞自己名聲,因此拿過好處的記者,通常就很難在財經的圈子裡混下去了。鄭弘儀以自己為例,十幾年前他曾採訪一家吸金高達千億的知名地下投資公司,這家公司為了避免曝光,包了近二十萬的紅包,由四個彪形大漢拿給鄭弘儀,他被迫當場收下,但回報社後就立刻把紅包退回去。鄭弘儀說,沒想到,這家公司在知道他不能被收買之後,變得相當尊敬他,「所以說這個世界還是有『義理』存在的!」他面帶驕傲地說。

除了對個人操守的堅持以外,鄭弘儀認為,做記者的過程,每一個環節都要準備得很紮實。「每一個腳步都走得紮實,累積到最後就是一條路的紮實。」,他表示,要成為準備紮實的記者,就應該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戰鬥力、耐力及內涵。

進入EMBA充電 開啟人生另一扇窗

鄭弘儀從民國七十六年開始記者生涯,從事新聞實務工作十年後,又重拾書本,進入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(EMBA)進修。鄭弘儀說,會再興起讀書的念頭,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學歷不如人,而是他發現「學位不是很重要,但是實力很重要」。他表示,「你到底有多少料,讓受訪者決定要給你多少時間」,作為一個記者,如果沒有實力,問不到關鍵問題,會讓受訪者覺得浪費時間,讀者也會覺得新聞寫不到重點。

另一方面,鄭弘儀覺得,在EMBA最有意思的是可以認識各個領域的朋友,而且大家彼此沒有利害關係,討論事情的時候可以得到各個面向的看法,就像是「進到一個人才庫」。「念EMBA的兩年半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間」,鄭弘儀滿足地說,回到校園不但交了許多朋友,最重要的是學習到了「解決問題的方法」。鄭弘儀認為,人生絕對會碰到很多問題,而我們不是全才,不見得能自己解決問題,但是一定要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對他來說,在工作各方面遇到瓶頸或困惑時,在EMBA認識的同學,都能依他們的專業知識提供鄭弘儀解決問題的途徑,這就是他在EMBA最大的收穫。

隨時充實自己 等待機會來臨

進入平面媒體十年後,鄭弘儀感到工作越來越沒有突破的機會,喜愛挑戰的他,看到有線電視正要開始萌芽,決定轉換跑道,接受非凡電視台的邀約「玩一玩」電子媒體。第一次嘗試電子媒體的鄭弘儀,一開口便要求主持節目,不過當時非凡覺得他沒經驗,說國語又不字正腔圓,所以只給他早上七點的冷門時段。

雖然如此,鄭弘儀仍然以一貫的幹勁經營這份工作,到最後甚至有廣告商指定要進這個節目的廣告。當時他顛覆一般主播的形式,不看讀稿機,還將袖子捲起來,椅子反過來坐。他說,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新聞的重點不在於主播,而是新聞事件本身的重點、未來會如何發展、以及所影響的層面。他認為,節目能成功,除了自己的用心,更重要的是由於之前作記者時下的功夫就很紮實,受訪者知道他問的問題夠份量、有影響力,因而願意來上節目,而他以累積十幾年的財經記者經驗為新聞所做的分析,也是吸引觀眾的原因之一。「雖然我每一件事情都是誤打誤撞來的,但是當機會來的時候有能力去承擔才是最重要的」,鄭弘儀再次強調,「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」。










「我的一天並沒有比別人長」

    身兼數個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的鄭弘儀,不但經常出席演講及活動,最近更推出一本新書,與大眾分享他的理財智慧,在必須不斷提供資訊及知識的情形下,不禁讓人好奇,他又是如何充實自己的呢?
 
「我的一天沒有比別人長」,鄭弘儀表示,正因為他每天有太多事情,因此時間的管理非常重要。每天早上起來,鄭弘儀一定要看六份報紙,而看報紙的方法也跟一般人不同,他會先掃瞄一次,看到有用的圈起來,事後再閱讀、畫重點。「因為我只有五個小時能吸收資訊,就是要想辦法變成別人的十五個小時。」就連看電視,鄭弘儀也有一個「怪癖」─每台都先看一分鐘,瀏覽完一遍才看自己真正想看的節目。他認為,電視節目是社會的縮影,它表達了社會大眾的需求,身為一個傳播人,他必須藉此來瞭解當今電視生態及社會現象。

除了一般的閱讀,鄭弘儀連打高爾夫球都可以利用機會吸收新資訊。他解釋道,打高爾夫球是有門檻的活動,一起打球的朋友多半有一定的社會階級及金錢能力。透過類似這樣的活動,與朋友交流、談天,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新資訊,例如產業發展、或是財團內幕等消息,因此才能在節目中不停提供新的故事與觀眾分享。

問及鄭弘儀的工作觀,他很快地回答道:「工作是我的生活,而且是很快樂的生活!」鄭弘儀算了算自己工作的時間表示,從早上起來閱讀資料開始,他每天工作幾乎超過十五個小時。雖然他也感到自己工作有點過量,但對他來說,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不可分割。他坦承,這樣忙碌的生活,妻子必須要體諒、幫忙,而孩子也要獨立一點。鄭弘儀說,由於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,他希望盡量把握、利用時間,讓短短的相處時光也能充滿意義。因此,他最喜歡去接孩子、陪孩子打球,因為在這些活動過程中,最能跟孩子做心靈上的交流。

理財高手給大學生的良心建議

剛推出新書傳授投資撇步的鄭弘儀,也為初試理財的大學生提出建議:「第一,不要把錢浪費在消耗財上面」。他舉例,很多年輕人存了錢就想買車,但是車是會折舊的物品,把錢花在這裡不值得,不如拿這些錢去投資自己,例如出國進修、增加自己的實力,才是真正能獲利的「投資」。「第二,投資不要太貿然。」鄭弘儀說明,年輕人經驗不夠,假使有一百萬元的資金,要有先拿十萬元「學經驗」的心理準備,理清遊戲規則、瞭解市場之後,才能更進一步。

提到對現今六、七年級新世代的看法,鄭弘儀說:「我覺得他們很棒呀。」他指出,雖然有人認為六、七年級生抗壓性低而戲稱他們為「草莓族」,但是他從不覺得,反而覺得許多六、七年級的年輕人,不但有責任心、有能力,抗壓性也很高。「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曾說我們這一代不長進啊!不要去管長輩們怎麼講你,你覺得該做的你就要很努力去做、很執著。」鄭弘儀說,現在大學生跟自己那一代的大學生的確有不同之處,可是優秀的學生還是優秀,他強調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堅持。同時,他也以多年的記者和主持人工作經驗,向想進入媒體或傳播界的同學們提出建議:「學歷不重要,但對於工作一定要堅持、要投入,那些努力到最後都會有回饋。」



參考資料 http://www.youthwant.com.tw/column/index.php?d=031013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ng0214 的頭像
    ming0214

    台北天賜宮

    ming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