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是農曆七月七日,又稱乞巧節、女兒節和少女節,這都和織女有關。 (一)拜床母
「床母」,是兒童的保護神,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,家中有兒童的家庭,在當天傍晚時,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;供品包括:油飯、雞酒(或麻油雞),焚燒「四方金」和「床母衣」,拜床母時不宜太長,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,大約供品擺好,香點了以後,就可以準備燒「四方金」和「床母衣」,燒完即可撤供,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不能拜太久,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。
(二)拜七娘媽
七娘媽是七星娘娘,天上七星的人格化,也是兒童的保護神。沒有子女的,她能授子女;有子女的,她能保平安。所以有許多小孩,在十六歲以前都要配戴七娘媽的香火,等到十六歲時的七月七日還願,舉行盛大的祭祀。
七夕的傳說
遠古流傳,有一個勤勉健碩的青年樵夫,因為只得一頭老牛相伴,因此旁人稱他為「牛郎」。牛郎鎮日過著牧牛砍柴的恬淡生活,直到有一天,他無意闖進了一處林野當中,發現七個身穿織錦、腳踏祥雲的絕色美女,準備在林中的溫泉中沐浴。牛郎對其中一名最漂亮最年輕的少女目不轉睛,身旁伴他多年的老牛這時開口了:「她們是天上的七個仙女,而你所中意的,是最年幼的第七個仙女,大家管她叫織女,你拿走她的衣裳,再請她做你的妻子。」
牛郎照做了,當其他六個仙女都紛紛穿上仙衣乘雲離去,只剩織女遍尋不到自己的衣裳,這時牛郎緩緩現身,誠懇地請她與自己共結連理,織女看到他如此真心,於是她答應了,自此便留在人間,和牛郎過著平凡幸福的日子,還生下一雙兒女。
玉帝得知後勃然大怒,派了天兵天將,將織女帶回天上。傷心的牛郎用扁擔擔著一雙子女,到天界去找織女,但卻被王母娘娘用髮簪畫下了一道銀河,一家人相隔兩地遙遙在望,玉帝恩允一家人一年相會一次,在由喜鵲搭成的鵲橋上重逢。
和子女分開的織女傷心欲絕,她的六個姐姐亦感到同情,因此他們七個仙女,一起變成了孩童的守護神,把小愛變成了大愛,一起守護著普天下的所有兒童,人們稱呼她們為「七星娘娘」,也就是「七娘媽」。
(四)乞巧會
家有少女或少婦在晚上擺設香案,供上鮮花、水果、白粉、胭脂和針線,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。用彩線對月穿針若能穿過,則表示手藝會特別的好。,則自漢代開始,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。
(五)祭魁星
古代的私塾或學堂都奉祀魁星爺,讀書人對祭魁星更是盛大,在清代臺灣文獻中就有關祭魁星的記載,描寫祭魁星是在晚上舉行,各個私塾都競相集資準備餐品來祭拜,整夜喝酒;也有的用演戲來慶祝,甚至也有殺狗來祭祀的。
~祝福天下有情人,七夕情人節快樂!
~若沒有情人的,也在此祝福,工作愉快!
轉貼網路
|
留言列表